English

一位成功的研究生企业家

2000-11-18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宋晓梦 通讯员 胡荣山 我有话说

在近两年迅速热起又很快降温的大学生创业热中,上海海运学院研究生傅章强脱颖而出。

今年26岁的傅章强1998年12月创建上海必特软件公司。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资产从注册时的100万元增长到800多万元。目前该公司已拥有两个子公司和一个分公司,并在北京设立了代表处。去年合同额达600多万元,利润170多万元。今年客户发展到100多家,其中包括北京诺基亚、上海贝尔等国际著名企业,海外、境外客户占10%,主要分布于美国、香港,合同额增长到2000万元。与此同时,傅章强在学校的学习成绩继续名列前茅。

1993年,傅章强考入上海海运学院计算机系。在大学本科的四年里,他品学兼优,两次被评为三好学生,获得过一等和特等奖学金。大学三年级时,傅章强主动找到计算机专家程景云教授,加入了他的课题组。很快,程教授就发现这个组里唯一的本科生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均超过了硕士研究生。不久,他又担任了另一个上海市科研项目的负责人。本科毕业后,傅章强被批准免试直升为程景云教授的硕士研究生,他又研究出办公自动化、数据管理等软件。1998年,一年级的研究生傅章强在导师的极力推荐下成为上海市科委“九五”攻关项目“白玉兰产品数据管理系统”总负责人之一。当完成这一项目之后,他萌发了创办公司,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和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念头。但是这一做法在当时是违反校规的。程教授更是希望这个得意门生将来在学术上有所造诣而持反对态度。傅章强只好背着导师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民房,花一万多元买了电脑等设备,一边读研一边潜心研究和开发“律师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和“档案电子化管理”等软件。

应该说,当时使周围人转变态度的主要原因是傅章强创业、学习两不误。学校对这位特殊的“尖子”人才采取了宽容的态度,程教授利用自己在学术界和行业中的影响帮他争取经费。到后来,他干脆接受了学生的聘请,做了公司的“副总”。傅章强和他的必特软件公司如虎添翼。

傅章强的做法有没有普遍意义?如何用更理性的态度对待学生创业?记者来到上海海运学院进行了采访。

谈到绝大部分学生公司倒闭的教训,傅章强认为:许多同学在创建公司时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他们仍把自己当学生,其实客户不会因为你的公司是学生公司就对你更宽容,相反因为不放心要求还会更高。既然要建公司,就应该研究和解决一般企业必须面对的资金、营销渠道、人才引进和资源配置等问题。

那么傅章强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呢?他说:我在大三就开始做科研项目。在这个过程中经常去参加一些鉴定会、研讨会、展示会。这使我有机会同行业里的很多人打交道,并给了我了解市场的机会。创业以后,我又凭借最初仅有的一点优质产品和服务快速跟这些客户建立起不仅是客户而且是朋友的关系。于是这些朋友就利用他们在同行业中的影响进一步帮我们打开市场。我们用同样的办法使新的客户再成为朋友,他们再帮我们打开新的市场。

在这个朋友圈子里各种资源都有,于是我们从中寻找合作伙伴,我的子公司就是用这个办法建立起来的。现在,必特公司有教授、博士、硕士和一批从全国各地聚集来的经验丰富的企业经营者,经过资源的优化配置,目前必特已经是一个规范的高科技公司了。

谈到学生创办公司是否有普遍意义,傅章强说:如果学习不是很有余力,就不应该去搞公司,而且即使学习很优秀也不一定要搞公司。因为搞公司的人至少应具备几个素质:首先是吃苦耐劳。办公司很苦,特别是初创阶段;其次要有好的心理素质。办公司,你要面对资金的压力,市场的压力,同行竞争的压力等等,有没有相应的心理素质去承受是很关键的。至于休学创业,我不赞成也不反对。但要考虑到如果公司失败了,就会面临从债务到心理的沉重压力,承受不了,即使回到学校也很难振作起来集中精力读书。

学院金永兴副院长认为:创业首先要有好的学业。面对高科技的发展和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有了扎实的基础,稍加培训就能适应新的工作,否则就很难办。更何况在激烈的竞争中需要开拓创新,没有扎实的功底也难以做到。程景云教授接着说:我认为对学生创业不能一概否定,但在本科阶段不宜提倡,因为本科阶段学的都是基础知识。研究生院院长宋光明则认为:我们的教育体制、教育内容应该改革。制度方面过分按部就班,内容方面的繁琐陈旧都不利于培养创新和创业人才。另外学校应进行创业教育,在本科高年级就让学生接触科研课题,让学生明白创业应进行哪些准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